20, 30, 40

intro

全文来自于看完关于陆奇采访/自媒体文章的摘录和一些感悟
新的一年感觉可以更多的输出 先不那么的注意形式和质量吧 lol

20 30 40

20岁需要做让你可以走得很快的事情,快速学、快速失败。30岁你要让自己可以走得远,建立一个核心支撑体系能让你走得很远。这个体系包括你的身体、你厚实的家庭基础和几个志同道合你可以信任的朋友。
一个人到了35岁,到了打造产品的黄金时段,我已前很关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才,因为他/她已经犯过不少错,他/她最需要做一个好产品让他/她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本质提升。
40岁后,理想情况是找到一个可以让你淋漓尽致去发挥的舞台,一个人的才华和一个公司的才华只有在真正被释放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如果这个舞台是你自己的最好。

20

学习能力:在这个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的世界里,拥有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在某一个专业领域以及在企业内开发产品和业务的认知能力是基础。
原因很简单,因为创新,世界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唯一的应对,是与它共跑甚至赶超。方法就是学习,要持续不断的学习,让自己拥有更多更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强的在企业内开发产品和业务的能力。
交流能力:这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愈发紧密联结的世界,通过各种数字通讯服务与工具,社交网络,人们能够以文字、图片乃至视频,与更多的人保持交流。
从长远角度看,一个人越擅长结识他人,表达自己,形成相互学习并共同完成某些理想的关系和友谊,对这个人就越好。

有点很有趣的是 如果反过来想
我们更需要需要注意的是 学习什么是 不变的
在记者提问 未来十年会有什么变化的时候 大老板回应的是 我们 focus 的是未来 20 年会有什么不变

保持交流和结识也很重要
不过现阶段的我 愿意从先贤学习更多才是

30

比如,陆奇的人生里几乎看不冒险,因为他只把机会成本的8%用来冒险,就算这8%,他还是会建立一个决策系统,理性决定——快速反馈——如果方向不对,立即掉头甚至放弃。
比如,看待自己在微软的贡献,他不计较几个产品的得失,还是要回到系统上:比起一个产品的成败,帮助企业建造长期的创新的生命力才是最重要的。

采访里面谈到了 Bing 的相对成功 (开拓领域 为友商提供核心技术等)
和 Skype 的错失良机 以及 WhatsApp 和 zoom 的成功

这里面有趣的部分在于 商业环境下 并不是这个人很优秀 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的
所有东西都要讲究商业规律 而有些东西可能注定只是骗局
比如特斯拉大概是活了 ofo 大概是死了 但对于蔚来和瑞信 这很难说
另外还得考虑黑天鹅事件
好比每日优鲜似乎在生鲜电商杀出一片天地 风生水起
但如果大环境恶劣 这样的商业模式还是否成立 值得再观察一二

找到问题的核心,即:无论创业还是在大企业里从业,在工作中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来让产出最大化,同时也能获得自我满足?
再找到核心的解决办法,即:
设计一个“马拉松快步跑”的时间管理方法和心态。
第一:要意识到这是一场马拉松,不是一场短跑。
第二:这场马拉松的速度需要很快,因为现实世界中,任何高价值的东西——创业公司、大企业的好岗位等——都会有非常激烈的竞争,你需要保持速度并持续领先。

设计这样一个工作节奏和时间管理方式,很类似在高速公路开车。
陆奇说:“你需要保持一个均匀的高速,然后时不时的加速一下,再回到之前均匀的高速。你要避免过度频繁的加速、减速。就像一辆车,如果一直都是高速前进,只是偶尔减速一下,这对与一辆车的损耗是很低的。但如果一辆车过度频繁的突然加速、减速,会对这辆车带来巨大损耗,不用多久车就可能垮掉。
因此,你需要设计属于你自己的一个工作和生活节奏,这种节奏是你可以保持住的高速,而这个高速可以给你带来最大的效率。同时,你也需要设计这个日程节奏,让它可以应对突发变化,可以时不时的冲刺一下,比如偶尔过度加班让工作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然后迅速回归之前的速度。必须避免经常性的透支,经常性的拼命追赶截止日期,经常性的处于疲累状态。身体和精神上偶尔透支可以补回,不可长期透支。”
跑一个高效率、可持续、并且可以应对临时突发状况的马拉松才是关键。

这部分恐怕我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投入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方式

40

“人生不是线性的,不要以为一班车就能把你从现在的位置带到你自己所期望的位置。”
什么阶段做什么,40岁以后,就要找到一个可以让你淋漓尽致发挥的舞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Reference:
2020年,陆奇59岁:我给20、30、40岁年轻人的建议
对话陆奇:做一件长期有价值的事,不被人理解是必然的

谢谢投食 _(:з」∠)_